(资料图片)
眼下正是高考考生填报志愿的时段,不少网络平台也趁机引入“人工智能、AI填报”之类的新型工具,考生只要输入分数,就能一键自动生成志愿表。因为省时省心,确实成功吸引了一部分考生和家长。不过,“人工智能填志愿”真的像其声称的那么“高科技”,那么靠谱好使吗?
其实,所谓的“人工智能填志愿”,只不过是利用互联网爬虫技术,收集教育领域相关信息,进而生成“志愿填报”的一类咨询产品。它依据的是近几年全国高等学校录取信息的大数据分析,对比考生的分数,分析出某些高校的录取概率。这当然比人工查阅和计算来得更方便,也更准确。但是,对于很多高校来说,往往有“大小年”的说法,会因为报考人数的增减而导致分数线产生波动;同一类型的高校则有可能因为学科的相近,出现“此起彼伏”的现象;还有的专业由于经济社会的变化造成“冷热不均”,例如去年的建筑专业就曾遭遇“滑铁卢”,许多名校都被迫降分录取。对于这些比较特殊的情况,即使是再高超的人工智能也无可奈何。
人工智能毕竟只是由人设计的一种算法,它可以按照数据分析给出某种概率的大小,但并不能涵盖所有的可能,更无法预测出一些意料之外的事件,所以一旦轻信盲从,很有可能一不小心掉到坑里,甚至与自己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。更何况填报志愿是一个个性化的选择,任何机器或人工智能都不可能包办代替,诸如考生和家长对于某个城市的偏爱、对某所学校的特殊感情,或者是对于某一个专业的固有情结等等,这些主观意愿都只能由个人来实现,而不能被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牵着鼻子走。
实际上,只要考生和家长做足“功课”,与高校招生老师充分沟通,即便不借助AI填报志愿,也完全可以填报好志愿。高考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,志愿填报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,最好的办法还是听从于内心,慎重作出无悔的选择。而至于“人工智能填志愿”,顶多只是一种参考,千万不要迷信。
(胡波)
编辑: 韩宗峰
标签: